为了孩子不离婚抑郁了
其实在这样的家庭中,能够坦然的离婚,是已经足够大的勇气。
但是,在我女儿身上,我却不能允许她离婚。
孩子患有抑郁,双向情感障碍\狂燥症等心理问题,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,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,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:
第一点、孩子要正常的作息,是精气神保障;
第二点、孩子要正常的饮食,是身体营养保障;
第三点、孩子要正常的运动,生命在于运动;
第四点、良好的家庭氛围,是全家人情绪稳定的保障;
第五点,让孩子有边界地使用手机网络,减少孩子受网络毁三观的游戏、视频、小说等影响从而加重心理问题。
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,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\双向情感障碍\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,家长你认可吗?
点咨询免费领取《如何4-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问题》的电子书
首先,因为我未曾准备过离婚。
想要离婚,我已经决定去购买过那些离婚率高的离婚网站,但是,在得知有人的质疑之后,我没有冷静的听。
我跟女儿说,妈妈因为家里的事经常吵架,所以我很难过。
女儿说,每次吵架之后,妈妈总是在那儿大哭,说我在那里吵架,后来,女儿跟她妈妈说,是因为她妈妈太爱她了。
然后女儿就告诉我,她只是觉得妈妈把她惯坏了,所以她才不愿意跟她沟通。
然后我就和女儿说,她只是因为妈妈太爱她了,才想跟她沟通,并不是想把自己的话当成耳旁风,不是故意去批评她,她是被妈妈控制的。
3、说出自己的感受
孩子哭诉苦,是情绪的表达,这个时候家长可以说:
“我知道你很难过,但是妈妈很爱你,你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吗?”
“我不知道,我要回家告知你,让你不要难过。”
你看,我们可以用说出来的方式,对孩子进行引导,让孩子学会怎么控制情绪。
首先,描述情绪
,描述你看到的“你很生气”“你很失望”,表示你对孩子的理解。
当孩子哭诉苦水的时候,你会说:“哭有什么用,你看看你哭的时候,妈妈都不嫌弃你的”。
如果你这样说,孩子听到的是:“我很失望,妈妈不爱我了,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?”
那这个时候,你可以说:“妈妈知道你很难过,也很失望。”
孩子看到这个事情后,也会伤心难过的。
其次,表达需要
,告诉孩子“我希望你……………”
孩子同意之后,父母要注意的是,不要直接告诉孩子:“你不需要这个东西”,而是可以告诉孩子:“谢谢你的选择,但是如果你需要妈妈/爸爸,我会很乐意帮你”。
然后,再告诉孩子:“谢谢你遵守我们的约定,你已经说到做到,我们尊重你的选择,也尊重你的心情,但是如果你表现得好像总是我在爸妈面前顶嘴,这让我很生气,我希望下次不要这样了”。
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,父母就能够建立孩子的是非观,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,什么是错误。
04
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
说教是最无效的教育
其实,“我是为你好”这句话是在沟通中最忌讳的一点也是最没用的一种。
我们很多家长总是喜欢说“你应该”“你必须”,可是却不知道,“你应该”这两个字,对于孩子来说,是否是他们听到的最大的建议。
父母的初衷是让他们学习更加努力,或者是希望他们以后过得比他们好,但是语言带来的伤害效果却是极大的。
“听话”变成了孩子的唯一标准,这让孩子很难拥有积极的性格。
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灌输了这样一种思想,“我是为你好”,“你要听我的”,“我都是为了你好”。
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点,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,孩子学会的,是如何接受父母的权威,如何在他们的“为你好”的软肋下,站出来“为你好”的话语。
我们惯用的“道德绑架”教育方式,孩子不听话,家长就用这种方式,让孩子“知道”父母对他们的爱,殊不知,这样的做法,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。
第四个误区:给予纵容和溺爱
在我们的周围,一直以来,有很多父母对孩子很溺爱,不管是吃饭、穿衣还是洗脸,基本上都让孩子随他们去。在他们的眼里,这都是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麻烦,久而久之,孩子就养成了错误的观念,任性、自私、懒惰的坏习惯,不仅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不劳而获的人,而且,还容易导致孩子长大后,懒惰成性、依赖他人、没有责任感。
有句话叫:你永远不会赢,但你永远不会赢。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溺爱是一种伤害,父母为了孩子,可能会用更加溺爱的方式,比方说,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,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,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去学习。其实不然,溺爱并不是爱,而是害。这种爱是建立在条件反射之上,在潜意识下,他只有得到物质的满足,才能够养成极度渴望索取的心理。
那么,如何避免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啃老啃老啃族呢?最好的方法,就是给孩子适当地吃一点“苦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