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玫瑾青春期早恋如何引导(孩子早恋 李玫瑾)
孩子叛逆期早恋怎么引导?按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来讲,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的,针对孩子叛逆期的不同阶段,父母的引导方法是不同的,赖颂强老师在讲解孩子叛逆期怎么办的课程里分析到,父母如何从孩子的心理,认知,情绪,行为,规则等方面综合去引导。
李玫瑾教授作为一位育儿心理老师,也是一位妈妈。因此很多人认为她的育儿理论,值得信服。
比如最近有条她曾经开讲座的一个视频,在网上火了,主题是《孩子早恋!妈妈不用着急,只要和他讲一个道理》。
很明显这是一条针对青少年早恋的话题,我总结几句比较重要的内容:
- 一般家里性别缺失的孩子容易早恋。比如说没有妈妈或者妈妈角色懦弱的男孩,以及身边没有父亲陪伴的女孩。
- 为了防止孩子早恋,父母首先要自我反省,在孩子16岁之前,父母一定都要给孩子足够的重视和陪伴。
- 如果孩子早恋,就要正确引导,比如写封信告诉孩子,爱是什么:女孩不要觉得相爱就是一生,买衣服况且货比三家;男孩要明白自己日后要什么,未必就会局限于当前的城市和工作。
- 给孩子聊聊人生,聊爸爸妈妈的爱情,人能相扶到老一辈子,除了情爱,更有钱和健康都很重要。
看完视频,我觉得关于教育沟通的方面是正确的,但是不是单亲家庭就普遍早恋呢?这点也没有数据作为论证,也不好说。
但从评论区,我感觉到现在家长们对于“早恋”,早就不是以前家长们的恐惧态度了。
跟孩子谈“爱”不尴尬
有人说,做家长的自己不觉得话题尴尬,孩子也就不会坦然了。
确实,在我成长过程中,父母与我也没有回避这些问题,有时还会时不时的聊起这些,顺便灌输一些自我保护和爱护他人的方法,其实也没那么尴尬。
有些小朋友年纪轻轻,就开始写情书,事实上这只是小孩间纯纯的爱慕。
有个妈妈分享:“孩子小学的时候发现班里有写情书的,我跟她说没关系,小男孩喜欢小女孩很正常,妈妈小学时候还喜欢过我们班长呢,因为我们班长长的帅,成绩好,但仅仅喜欢而已,就像喜欢一件漂亮的新裙子。”
学校里有异性喜欢,正是证明你优秀,但要告诉孩子界定这种性质,跟成人的恋爱性质不一样,仅仅是喜欢,就像喜欢某个明星。
跟孩子谈“爱”明白界限
“儿子二年级,回来悄悄告诉我,班里一个他悄悄喜欢的女同学,趁她不注意在她脸上亲了一口,把他开心了一下午”。小孩子的快乐,是如此简单,并非“下流”的举动。
但同时,一些过分的亲密举动可能会给被爱的一方带来困扰,因此,有了喜欢的对象没什么,明白界限在哪里,才是关键。
“我家孩子高二,前段时间发现跟班里一位女孩来往密切。我告诉他这个年龄喜欢和被喜欢都很正常。我反对你早恋但阻拦不了你,但记住千万不能做伤害女孩的事,第一不能碰女孩的胸,第二不能碰女孩的私密之处。”
“我女儿高一,在初中就有一个很要好的男同学,但是她从不隐瞒我,我也从不阻止她,只是告诉她,你们可以做好朋友,可以一起学习,共同进步。两个人三年初中一直很努力,考到自己心仪的高中。”
跟孩子谈“爱”,功利一点
记得有长辈分享过,年轻的时候,总觉得爱情占了生活的全部,事实上,拥有了一定生活阅历才明白,爱情占生活的比重,可能差不多是20%。
当孩子没有生存的压力时,会一叶障目,认为爱情是最重要的,其他都是次要的。就需要家长好好劝导。
在网上也看到,有些孩子的家长过于“精明”,把恋爱对象当垫脚石,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。
以人为鉴,孩子们更不能因为沉浸于恋爱,而丧失自我。
一个独立成长的孩子,始终要有在社会上立得住脚的本领,而非爱情没了,一切都没了,这样至少,你还有后盾。